2025年8月30日下午13时30分,中国政法大学网络法学研究所郭旨龙教授做客线上赌博-线上赌博平台-线上赌博app
学术茶座,在法学楼A723会议室为线上赌博
师生带来题为“联合国打击网络犯罪公约背景下功能等效原则的理论重述与中国运用”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线上赌博-线上赌博平台-线上赌博app
主办,线上赌博-线上赌博平台-线上赌博app
副院长王充教授、刑法学教研部李立丰教授、李海滢教授、吴亚可副教授、马永强老师、朱笑延老师,以及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共二十余人参加了本次讲座。讲座由王充教授主持。
讲座开始前,主持人王充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了郭旨龙教授的学术背景和主要研究成果,并代表学院对郭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讲座伊始,郭教授以《联合国打击网络犯罪公约》的签订背景为切入点,提出国内立法适用该公约应遵循功能等效原则的核心要求。他梳理出传统公约中功能等效原则在刑法领域的两大适用方式:打击范围等效与刑事司法时效性等效。随后,他以 “公约第15条儿童网络性引诱罪” 为例,深刻指出当前功能等效原则存在系统性与路径性双重缺陷。

首先,在系统缺陷方面,郭教授认为现有框架未能有效解决两大问题:其一,当某种犯罪行为在线上线下均无明确规制规则时,是否需要以及如何制定新规则;其二,当出现全新的网络犯罪活动后,现有应对措施难以实现新旧犯罪处置在法律效果上的等效。
其次,在路径缺陷方面,问题则体现在:其一,面对新型线上犯罪(尤其涉及新行为方式与新法益时),现有转化路径与具体犯罪活动无法精准对应,且各路径间的界限模糊;其二,固化的线上线下二元区分思维,忽视了线上活动的复杂性与代际差异,导致难以直接实现真正的功能等效。
针对上述问题,郭教授进一步立足于利益法学立场,提出了功能等效原则的框架性解决方案:以刑法解释的一般方法为核心,并参考公约背景资料与国内外相关政策。具体而言,该路径主张先考量相关行为是否涉及与线下行为相当的法益,再评估法益受影响的类型与程度是否相当,最终通过“法律解释、单独立法、修正既有条款”三种方式,完善功能等效原则的中国化落实路径。
在与谈环节,与会师生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李立丰教授围绕“以拓展国际司法管辖权和争取国际话语权为目的,国际公约与中国国内新法的等效路径是否具备现实可操作性与必要性”展开了精彩分析。吴亚可副教授则从另一角度指出,公约与国内刑法分属不同法律体系,将公约条款机械地转化适用于国内刑法,可能引发功能混同,甚至导致刑事法网不当扩张的风险。
在随后的互动环节中,郭教授对与谈人的评议一一做出详尽回应,并与在场老师就相关问题展开了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最后,主持人王充教授对整场讲座进行了精炼总结。他认为,立法需兼顾必要性与可行性,而现有刑法典中犯罪构成的解释范围能否覆盖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变化,以及如何实现刑法典与国际公约的有效转化与对接,是当前刑法学研究面临的核心问题。
全场讲座学术气氛浓厚、讨论热烈,并在与会师生的热烈掌声中取得圆满成功。